筆談||陳謙平:民國史研究多國史料的運用與國際化視角
近代以來,尤其是中華民國建立以來,中國已經融人全球現代化發展的體系之中。中華民國處于一個國際化程度非常深的時代,“外國商品、觀念和習慣進入中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比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全面、深刻”。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分析了英、美、蘇、日對中華民國歷史的影響:英、美主要通過非官方的私人渠道幫助中國政府實施政革;蘇俄則通過援助國、共兩黨來支持社會革命;而日本1931至1945年間對中國的侵略,改變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英、美、日、蘇等大國正是通過條約體系來對中國構建現代多民族國家施加影響的。一部中華民國史,既是一部帝國主義侵華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復興史。在這一進程當中,中國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留下的檔案文獻可謂汗牛充棟。與此同時,西方各國也保存了大量民國時期的文件、電函、報告、文獻、日記、圖片等檔案史料。因此,對民國檔案的利用恰恰是民國史研究繁榮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一、海峽兩岸民國檔案的開放及其對本人的影響
不過,在民國檔案開放方面,海峽兩岸的檔案保管機構均存在種種不便。大陸方面對于涉及外交、邊疆、民族、宗教和個人的檔案還有限制。臺灣當局四年前對大陸和港澳地區人士赴“國史館”查閱民國檔案所作的種種限制,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二、歐美各國與日本收藏的民國檔案概述
5.法國。法國收藏的有關中華民國史的檔案與文獻資料非常豐富。位于巴黎的有法國國家檔案館(Archives Nationales de France)、法國外交部檔案館(Archives du Ministère de la France des Affaires Etrangère)、法國國防部檔案館(Archives du Ministère de la Défense)與法國國家圖書館(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等。此外還有位于南特(Nantes)的法國外交部南特外交檔案中心(Centre des Ar?chives Diplomatiques de Nantes)。這幾年,由于美國重返印太地區戰略的執行,中國南海主權不斷遭到美國以及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挑釁,而南海問題的始作俑者是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因此許多中外學者前往法國外交部和位于艾克斯(Aix)的藏有法國殖民地部(Ministère des Colonies)檔案的法國國家海外檔案館(Archives nationales fran?aises d’outre-mer)查閱資料,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不斷涌現。
三、多國檔案史料綜合運用與民國史研究國際化視角的形成
在西方資本主義全球化背景下的民國史研究,必須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國際化視角來源于史料運用的國際化,必須有各國的史料來支撐,所以民國史研究的史料不能僅僅局限于中國本身。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和整體性體現在其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不是孤立的,并不完全是政治與社會內卷化的結果。實際上,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的每個階段都同國際化的影響密不可分。早在1997年,柯偉林就提出了用國際發展的視域來觀察近代中國發展的觀點,他認為國際化的影響“徹底穿透于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他一直倡導用國際化視角研究現代中國,并指出近代以來中國國際化并不完全是西方“施加給中國的”,而是中國和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四、海外珍藏檔案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出版
原文載于《民國檔案》2020年第三期,注釋從略。轉自微信公眾號“民國檔案雜志”。